從深淵到光明!揭秘省勞模姜方成的涅槃之路
“殘缺不是終點,而是向光而生的起點。”從高空墜落的低谷至公益領航先鋒,從殘疾人代表成長為四川省勞動模范,姜方成以實際行動詮釋了:生命的價值不在于軀體的完整,而在于精神的豐盈與對社會的深情回饋。
命運的轉折:萬伏電流擊碎舊夢,愛心如炬喚醒新生在江安縣扶殘助殘協會的辦公室里,姜方成用左手夾著手機,仔細核對今日的“陀螺人”服務排班表。他的右手蜷曲,握筆輕輕書寫,身體里的舊傷隱隱作痛,仿佛在提醒著十年前那場顛覆命運的工傷風云。
時間回到2013年,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,如惡魔般肆虐。因工友操作失誤,萬伏高壓電流如雷霆萬鈞擊穿姜方成的身體,導致心臟驟停、多處器官損傷,最終右臂、脊柱神經受損,最終被鑒定為肢體四級殘疾。這場事故,讓他從家庭的頂梁柱淪為眾人眼中的“廢人”,一度陷入絕望的深淵。“頂梁柱倒了,全家人都覺得天要塌了。”回想起當時的情景,他妻子哽咽地說道。“我當時也覺得自己完了,在醫院躺了很久,做了幾次手術,過程很煎熬,但結果還好,最后我活下來了。”家人的不離不棄與自身的堅強不屈,成為姜方成重生的支點。
“之前的工作是不能再做了,我只有重新思考自己的出路在哪里?”2015年,工傷賠償金化作希望的火種,點燃了姜方成心中的希望之光。他用這筆錢承包荒山,創立方程農場,堅持生態種植理念,拒絕使用化肥和除草劑,采用農家肥和生物農藥培育梨樹,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。“創業之路充滿了艱辛,那段日子真的難熬。”提到創業,姜方成充滿了感慨。在歷經六年辛苦耕耘后,梨園才漸漸有了起色。隨后,他又在母親傳授的“九濾九煉”工藝基礎上,研發出了“方程農場梨膏”。熬制梨膏時,他守灶12小時攪拌,熬壞了三口鐵鍋;冰雹砸爛果園,他跪在泥里撿拾殘果……
如今,農場年產梨膏5000瓶,并遠銷全國,年產值上百萬元。梨膏的研發成功,不僅為他贏得了“四川省級示范農場”“江安榜樣”等榮譽,更成為當地無公害農產品的標桿。從受助者到領航者:不服輸,從梨園里尋找“救心術”“我自己生活有了起色,就想幫助更多的人,因為自己經歷過,所以知道殘疾人的艱辛。”姜方成的話語,質樸而真誠。事業發展成功之后,他便逐步開啟了自己的公益之路,把梨膏的甜蜜化作了公益的甘霖……2017年,他與愛心人士共同成立江安縣扶殘助殘協會,并于2019年啟動“讓陀螺人喘口氣”項目,把目光投向了重度殘疾人家庭。在江安,生活著4700多戶重度殘疾人家庭,而如陀螺一樣旋轉奔忙照顧的親友,身心俱疲。姜方成深知,殘疾人需要的不僅僅是錢,更是尊嚴和希望的曙光。吳婷一家,便是這曙光照亮的一角。吳婷和兩個姐姐均患先天性軟骨癥,媽媽常年如陀螺般旋轉于照料女兒與維持生計之間。“媽媽每天都非常辛苦。”說起媽媽,吳婷眼睛紅了,她和兩個姐姐洗臉、刷牙、梳頭、穿衣脫衣、上廁所,都需要媽媽協助。“知曉吳婷家里的情況,我們制定了詳細的幫扶計劃,幫助她們一家走出困境。”姜方成說道。在“讓陀螺人喘口氣”項目的關注和幫扶下,每周都有輕度殘疾人前來幫忙照顧三姐妹,同時還幫助吳婷和姐姐們開始代銷地方扶貧產品,每月能賺1000多元,一家人的生活逐步往更好的方向發展。“‘讓陀螺人喘口氣’項目招募輕度殘疾人接受護理培訓,為重度殘疾家庭提供喘息服務,同時解決就業難題,讓殘疾朋友能充分融入社會,實現人生價值。”姜方成介紹說。幾年間,該項目募集善款超400萬元,培訓了60名專業護理員,累計為重度殘疾家庭提供超兩萬小時的服務。2024年,該項目斬獲全國青年志愿服務大賽金獎,成為助殘領域的標桿。除了推進“讓陀螺人喘口氣”項目,姜方成的助殘網絡還在不斷延伸。2021年,他聯合創辦方程廢舊回收站,引進“綠巨能”互聯網回收平臺,招募殘疾人化身“環保騎士”,騎著貼二維碼的三輪車穿梭街巷。這一舉措不僅為殘疾人提供了就業機會,也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,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。智力二級殘疾人彭輝的母親用充滿感激的語氣說:“我的兒子在姜方成會長的帶領下,成長了很多,改變了很多,我很放心!”苦汁濾盡,方得生命本真的甜公益之路漫漫其修遠兮,姜方成卻從未停歇。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什么是真正的奉獻和愛心。“每當我看到幫助的人生活有了改變,自己做公益的動力就更加充足。”2020年,姜方成將農場利潤12.16萬元捐贈給“陀螺人”項目,并吸納14名殘疾人持股合作社,連續五年發放分紅5.8萬元。
近年來,姜方成共為殘疾人事業捐款近20萬元。當記者問他:“你自己都有些吃力,為什么還不留余力地幫助別人呢?”他只是淡淡一笑地說道:“因為自己淋過雨,所以也想給別人撐一把傘。”如今,姜方成的身體還是時常被傷痛折磨,但他笑著說:“我的人生就像熬梨膏,苦汁濾盡,才能顯露出生命本真的甜。”姜方成用他鋼鐵般的意志與赤誠之心,終將苦難熬成了光,照亮了數千個家庭的黎明。
(供稿方:江安縣融媒體中心 鄭杰 馮繼原)